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後記


⼼路

向死⽽⽣?當我收到這個題⽬時,簡直不敢相信,不是掩⾯⽽泣,⽽是喜極⽽泣,⾃⼰竟然猜著了題⽬,連熊輪⽼師也說,我們這⼀組要這樣有這樣的題⽬,故事才能銜接成⼀個完整的圓。

第⼀棒莫執傷寫了詛咒,第⼆棒玥茗兒寫了罪業,第三棒燁寫了天使,第四棒賑早⾒寫了靈性與惡魔,第五棒的我不就要回歸到原來的命題︰救贖?

莫不是⼗字架上的救贖,向死⽽⽣,死⽽復活?

其實這個題⽬早就隱藏在我當初出題時的思考之中︰⼈類對於他者的追求及其救贖,在有限性中追求永恆的無限性。

⾮常地幸運,南組的隊友們都⾮常⽤⼼,彼此之間都⾮常有默契,按著同⼀個世界觀去豐富其中的内涵,把這⼀個世界觀描繪得⾮常清楚,這同時也意味著這是⼀個極爲龐⼤的體系,我的閲讀量與⼯作量相對來説也⾮常地龐⼤,因爲四位隊友所寫的全部都是⻑篇,尤其是賑早⾒的那⼀篇,爲了趕時間,我無暇細細研讀,深感抱歉,讀後⼼得先⽋著,嚴格説起來,我還未真正完稿呢!

在這種格局之下,要在⼀個星期之内,將全部做⼀個總結、應⽤與詮釋,就時間與能⼒來説,是⼀件⾮常困難的事情。因此,我被迫遲交了。

沒關係,處處有天使,賑早⾒便以簡短的四個字「向死⽽⽣」總結了我們這次共筆的故事,讓我有了清楚的⽅向與路線。

他寫了伊斯蘭教的朝聖之旅,亞伯拉罕有兩個兒⼦,以實⾺利與以撒,⼀個是阿拉伯⼈的祖先,⼀個是以⾊列⼈的祖先,莫執傷寫了基督教修道院,那麽就只剩下以⾊列了!

最後不知怎麽地,我們這⼀組最後所形成的格局,有著濃濃的宗教學味道,怎會如此?話説回來,我本⾝不就與宗教學有著⼗分深厚的情誼麽。

個⼈之於以⾊列,就以聖經的範疇⽽⾔,還算是認識,也結交過幾個猶太朋友,曾經與他們⼀起渡過新年吹⾓節,也曾經參與過彌賽亞基督徒慶祝逾越節的活動,兒⼦的兩個名字皆以希伯來⽂來命名。住在美國時,隔壁鄰居剛好是耶路撒冷⼈,兒⼦的希伯來名字讓他們倍感親切,兒⼦便與他們的兒⼦ Itai 成爲親密的玩伴。

如今來到了⿊森林,⾝邊的⼈⼤都對以⾊列懷有狂熱與嚮往,前些⽇⼦還來了⼀位曾經住過以⾊列⼗年的弟兄,他在我們這裏住了五週,從他⼝中聽到了不少以⾊列的⽇常,哇!換⾔之,我所聽所聞不時與以⾊列這個議題相關,對於以⾊列應該不陌⽣。

雖然如此,卻從未想過要去寫以⾊列,這是我第⼀次有意識地去構思以⾊列的故事,原先在出題時,⼼中所想的是雪梨藍⼭,如今卻因賑早⾒的⼩説,讓我意外轉機⾶往以⾊列。


命題

在猶太教中,以代罪羔⽺的流⾎犧牲來贖罪,贖罪必須經過死亡。相較⽽⾔,基督教以耶穌基督在⼗字架上的流⾎犧牲,⼀次流⾎、⼀次死亡、⼀次救贖,解除了亞當與夏娃的魔咒,使得世⼈得到救贖,進⼊永⽣。

在莫執傷所架構的世界觀,原是以五⽉節作爲⼥巫死⽽復活的時間點,⽽我改成以猶太教的贖罪⽇,來作爲這對雙⽣姐妹的終結⽇。

在這裏我很感謝莫執傷架設了這樣⼀個中古奇幻世界觀,給了我⼀個受了詛咒的⼥巫形象︰若在⼆⼗⼆歲之前未與⼈相愛(因爲寫的是古⾔,我便改成雙⼗華誕),必然死去。

這樣的世界觀讓我的思考⼀直圍繞在⼀個命題之上︰如何「解除魔咒」?

很巧的是,⾃⼰曾經研究過「解除魔咒」這個概念,寫過不少與此相關的⾮⽂學性的⽂ 字。⽽我們這⼀組所探討的⼥巫、天使、靈性、魔⿁、上帝,與 Max Weber 所探討的解除魔咒( Entzauberung )的理性主義世界截然相反,但我還是援⽤了他的概念作爲我們這⼀組的總結。

以基督教神學的觀點來看,亞當與夏娃所受的詛咒,是透過耶穌基督在⼗字架上的寶⾎⽽得到了解除。我當然不會去寫⼗字架上的救贖,便安排不同的情節,孿⽣姐妹的詛咒最後以葉蓮娜的⼼所流出的⾎⽽得到了解除,以⼼的⾎這個圖像為救贖,以聖⼼取代了⼗字架。

認識天主教的朋友們可能知道聖⼼這個概念是來⾃聖⼼修會,以前住巴黎時,住在蒙⾺ 特的聖⼼堂( Sacré-Cœur )附近,⽽聖⼼堂的圓頂鑲嵌畫上耶穌基督的⼼是發光的,雖然聖⼼修會常以紅⼼來做象徵,但流⾎的部分則是我⾃⼰加上去的。

然⽽,在向死⽽⽣的過程中,我讓主⾓最後為愛犧牲了,在⾁體的層次上,她並未復 活,並未向死⽽⽣,最後她死了。她的⾎解除了魔咒,讓她的孿⽣姐妹得到了⽣命,⾃⼰卻失去了⽣命。

拯救國家⼈⺠於爲難的葉蓮娜最後卻死了,⽽通敵叛國的葛雷琴卻得救⽽活下去,正義何在?

向死⽽⽣,最後她並沒有存活下來,靈魂卻因死亡⽽得到救贖,是另⼀層次的向死⽽⽣。我以約翰福⾳中的「⿆⼦若不死」為天啓,作為靈魂得救的印證,以犧牲⽣命作爲最終的正義。


架構

⾄於⼩説的架構,實不相瞞是偷⽤西組的世界觀,對應著 『破曉之前』七⽇的架構,C.R. 引⽤了聖經上帝創世七⽇,將⼩説分成七⽇,這架構給我了無上的靈感,我便引⽤啓⽰錄將我的⼩説分成七個封印,她寫聖經的開頭,我寫聖經的結尾,剛好是很圓滿的總結。

談起啓⽰錄,在此我不想去探討啓⽰錄的真理性,那些圖像性的意涵衆説紛紜,莫衷⼀是,我只針對幾個圖像來處理啓⽰錄。我以情欲來象徵啓⽰錄中巴⽐倫的妓⼥,以流⾎犧牲象徵啓⽰錄中的羔⽺,以葛雷琴象徵啓⽰錄中的被拯救的新婦與新耶路撒冷。

然⽽,葉蓮娜兼具羔⽺與妓⼥兩種截然相反的性質,是不是有違和之感?當然要違和了,違和感正好强化了⽭盾與痛苦。罪業與贖罪,拯救者與被拯救同時體現在同⼀個⼈⾝上,這當然是不符合基督教神學,卻是這篇⼩説的基本架構。

我在構思的時候早已有⾃知之明,這個故事是⼀個在教内與教外都不討好的故事,但我還是放膽去寫了。個⼈喜歡葉蓮娜這種⾯臨兩個極端的衝突與掙扎,欲死欲⽣,⽣不如死。

⽽解除魔咒的癥結,我設定在受膏者這個概念上。彌賽亞在西⽅是⼀個⾮常聖神的概 念,我則以以⾊列的觀點來寫,⾮以基督教的觀點來寫,因此我翻譯了『以⾊列之歌』作爲背景⾳樂,以此歌的背景來展現出,猶太⼈那種懷著希望、等待彌賽亞降臨的「末世感」與「未來觀」,未、來,對於以⾊列⼈來説,卻是未曾到來的未、來。

⽽葉蓮娜⾝爲王者,原本就是⼀個受膏者,⼤衛也是⼀個受膏者,猶太⼈所期待的彌賽亞正如⼤衛⼀般,是個能夠復興以⾊列的王者。她在桉樹林間,所想到與⽣命樹相關的經⽂,我特地引⽤希伯來聖經『以西結書』的經⽂,⽽⾮開頭所引⽤的啓⽰錄,這呼應著她最後快要墜落骷髏地之前的天啓︰約翰福⾳。

嗯!很有傳教意味。

啓⽰錄中的四匹⾺︰⽩⾺、紅⾺、⿊⾺與灰⾺,按照⼈物出場的順序代表著⼩説中的四位主⾓︰葉蓮娜、耶底底亞、約拿單與葛雷琴,背景顔⾊我也特意選⽤了這四種顔⾊,傳統解經家是將⽩⾺視爲彌賽亞,也有⼈將這四匹⾺解釋爲四福⾳。

在這中間我安插了間奏曲,試圖讓第四封印過渡到第五封印,四⼈的衝突點在前四個封印中開啓,⽽後⾯開啓第五與第六封印,則是逼著葉蓮娜去尋求另⼀個出路。

最後,在第五與第六封印解開之後,所有的可能性都被封死了,葉蓮娜唯有向死⼀途了。


解除魔咒

在受詛咒的命格之下,如何向死⽽⽣?

我沒寫⼗字架上的救贖,也沒寫⼗字架上的死⽽復活的上帝,⽽是去寫以⾊列,等待彌賽亞的以⾊列。在莫執傷所建構出來的、受詛咒的世界觀之下,如何解除魔咒?

運⽤五⼀⽴柱為歷史背景,莫執傷以希菈被阿瑪迪斯擊殺來寫死亡,我運⽤猶太教的贖罪⽇為歷史背景,以葉蓮娜的流⾎犧牲來表達死亡。

葉蓮娜與葛雷琴這⼀對孿⽣姐妹誕⽣於猶太教的贖罪⽇,因此她們在出⽣時也註定了死亡的宿命。就以信仰的層⾯來看,⼈誕⽣的同時也是無時無刻無不⾛向死亡。

⽽⼥巫的詛咒是,⼆⼗歲之前若無法與⼈相愛,便會在⽣⽇當夜死亡。這對應著創世記中最開始,亞當受到了耶和華的詛咒⽽與永⽣隔絕,不得接近⽣命樹。

莫執傷以真愛作爲終結魔咒的媒介,我是循著她的設定以尋找真愛、得到真愛作爲解除魔咒的⼿段,在同樣的命格之下,葉蓮娜不斷地追尋她最原初的愛⼈︰德威特,卻如同希菈⼀般,像是得到了,⼜像是未得到。與希菈不同的是,她迷失於性愛之中,以爲在葛雷琴⾝上可以得到真愛,卻遭到背叛,希冀⾃⼰能夠愛約拿單來拯救⾃⼰,卻因爲無法給予承諾,因⽽錯過了彼此。

在這裏我安排了⼀個轉折點,我讓葉蓮娜意識到,真正的愛是犧牲之愛,唯有透過⾃我犧牲才能得到救贖,那個永恆的詛咒,死亡的詛咒才能得到解除。⽽⾮⾁體尋歡,⽽⾮兩情相悅,⽽⾮尋得那個所謂的「真愛」。

最後那個真命天⼦德威特也出現了,卻只是魔⿁的化⾝之⼀,真愛終成鏡花⽔⽉,是幻象是欺騙,終究是⼀場空。

只不過,葉蓮娜在這個追尋悟道的過程之中,我以⾮常極⾄的⼿段去處理亂倫禁忌與同性之愛的問題,讓她的⾏徑看起來像極了是啓⽰錄中的巴⽐倫⼤淫婦。


他者

在故事情節中,耶底底亞是天使的化⾝,同時也是魔⿁梅菲斯特的化⾝,原本的構思是想按照莫執傷的做法,多穿插幾章間奏曲,來處理這些「他者」在異次元世界中的互動。

我原本想把阿瑪迪斯設定為魔⿁梅菲斯特的化⾝,但這會讓整個篇幅變得過⻑,時間不夠,無法額外再塑造出另⼀個在莫執傷的⼩説中就已經充滿了恩怨情仇的⼈物。

於是我放棄了這個架構,把天使與魔⿁合⼆爲⼀,形成耶底底亞這樣的⾓⾊,天使便是魔⿁,魔⿁便是天使,正如同葉蓮娜與葛雷琴這對孿⽣姐妹⼀般,天使與魔⿁的元素都能在她們⾝上找到,亦善亦惡,並⾮善惡兩元對⽴。

關於葛雷琴的通敵背叛,我介⼊了精神異常這個議題,不是以此為葛雷琴找藉⼝脫罪,⽽是爲了摒除靈魂轉世,時空穿越,惡魔附⾝等超⾃然的因素。我為「他者」的世界加⼊另⼀個元素,也就是⼼理學裏⾯所探討的︰⼈格分裂(葛雷琴的第⼆⼈格︰⼣顔)、幻象、幻聽、想像夥伴(葛雷琴的精神伴侶︰朝顔),以及葉蓮娜的潛意識⼈格希菈。

同時指涉著,葛雷琴雖然被第⼆⼈格⼣顔以及想像夥伴朝顔控制住⼼智,迷失了⾃我,看似被魔⿁附⾝。在表⾯上,葉蓮娜是個冷靜理性的强者,實際上,她才是真正迷失淪喪的⼈。

關於瘋癲,我則援⽤東組的世界觀,梗的梗︰他在『虹之海與在天空⾶翔的鯨』寫了⼀⾸歌,我做了修改,算是『以⾊列之歌』的變奏曲︰『原因不為他……原因只為祂……原因不為她……原因只為祂……那撼動靈魂的美……卻只爲你……』

我引⽤這⾸歌來暗喻,這對孿⽣姐妹擁有共同的靈魂,共同的記憶,來呼應⼀開始出現的議題,雙⽣具有共同的基因,擁有相同的⾯貌,是否分享共同的靈魂?關於這個議題,我並未做詳實的探討,畢竟個體性之所以存在,正是因爲每個個體擁有不同的靈魂,即便複製⼈也是擁有兩個不同的靈魂。

我們寫的是奇幻,不是科學研究,我就只是如此架設世界觀罷了!

然⽽,他者是誰?是葉蓮娜所等待的拯救者?彌賽亞?⼼⼼念念所渴望的真愛?其實更多時候是那些物理世界中⾮存在的存在,⼥巫、天使、惡魔、靈性、上帝、靈魂……正是我們這⼀組所探討的議題︰不死的存有。


姓名

熟悉西⽅⽂學史的⼈,或許早已經看出葉蓮娜與葛雷琴正是歌德『浮⼠德』的兩位⼥主⾓,⽽梅菲斯特就是那個魔⿁。葉蓮娜其實是⼤家所熟知的海倫,剛開始我⼀直在這兩種譯名之間游移不定,最後決定了葉蓮娜,第⼀是與原⾳接近,第⼆是與葛雷琴相對應,都是三個字。關於『浮⼠德』引⽂,我另外有收錄成『浮⼠德名句試譯』。

其他⼈的名字的⾳譯並⾮採⽤通俗的譯法,像約拿單⼀般則譯爲強納森,我全部使⽤和合本聖經的譯法,讓所有⼈的名字聽起來更像是希伯來⽂,⽽姓⽒我則使⽤德語姓⽒,符合現實世界中,⼤部分猶太⼈以德語姓⽒為姓⽒。

因爲葉蓮娜是⼤衛王這個⼈物的表徵,所以她⾝邊的⼈也都是⼤衛⾝邊的⼈,約拿單為⼤衛的摯友,拿單為⼤衛的先知與導師,⽐拿雅便是在聖經中從未説過⼀句話的執⾏者(在聖經裏是勇⼠,在⼩説裏是宰相)。

耶底底亞是⼤衛的兒⼦所羅⾨王的第⼆個名字,⽶甲為掃羅王的⼥兒,許配給⼤衛爲妻,押沙⿓是舉兵反叛⼤衛的兒⼦。⽽莫執傷⼩説中的三位主⾓︰希菈、德威特與阿瑪迪斯都沒有真正出場,都只是以「意識」或「⼈格」的形態存在於情節之中,是⼀種⾮存在的存在。

⽽叛軍⾸領押沙⿓ · 德 · 威特( Absalom de Werther )我則以特殊的⽅式來與莫執傷⼩説裏的男主⾓做區分。我以法語的 de 來將德 · 威特分開,法語 de,德語是 von,荷蘭語是 van,意⼤利語是 da 或 di,這些字的⽤法,在貴族社會中隨著語⾔的不同,都是互爲通⽤的。我選⽤了 Werther,歌德的少年維特,但爲了呼應莫執傷的德威特,因此把名字拆開,做了這樣的組合。

⾄於維斯( Weiß )真有其⼈,他正是 LIGO 研究計劃的主導者,探測得重⼒波,因⽽證實了愛因斯坦在⼀百年前所提出的理論,2017 年得到諾⾙爾物理獎。物理學研究通常是演算推論早於經驗實證,⼩説的時代雖然設定在古典奇幻,但是我還是讓維斯説了⼀些從某⼈⼝中得知的最新研究,當然在這裏我⼗歲兒⼦也貢獻不少資訊,他可説是我的科學⼤全。

最後 Rothschield ,德語意爲紅盾,是舉世聞名的猶太⼤財閥,本⼈不喜反閃族⾊彩濃厚的陰謀論,對於這個家族的負⾯評價不予置評,我只是單純援⽤這樣的姓⽒,來暗喻這個家 族的富可敵國,因⽽建⽴了這樣⼀個奇特的烏托邦,僅此⽽已,別無陰謀論的意涵。


結語

在這麽短的時間之内,淋淋瀝瀝寫了這麽多⽂字,可謂痛快。

這是⼀個能夠以極⾼的效率激發作者的想像與靈感的活動,⾵雲際會,⼤家各顯神通,真的是⾮常棒的⼀次經歷,沒有真正寫過短篇⼩説的我,這⼀回逼著⾃⼰在有限的時間與架構中,去寫出⼀篇緊凑的⼩故事,獲益良多,真的⼗分感謝南組的隊友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引言

疫情中⼀群猶太⼈到藍⼭避疫,建⽴了⼀個以⼥性為君主的國度。啓⽰錄的七個封印揭開了,誰是巴⽐倫淫婦?誰⼜是救贖的羔⽺? ⼀對被詛咒的孿⽣姐妹,爲了活下去,只能索取對⽅的⾁體。⼀個愛與被愛,背叛與被背叛,拯救與被救拯救的故事。這對孿⽣姐妹,掙扎於情欲與真愛之間,搏⾾於死亡與永⽣之際...